宋代皇帝的执政理念是什么?又怎样看待科举的

宋太祖看见城门匾额上写着“朱雀之门”,于是问随行的赵普,中间加一个“之”字有什么用?赵普回答说,是“语助”,太祖哈哈大笑,说:“之乎者也,助得何事?”

五代八姓十四君,一共只维持了53年,赵匡胤黄袍加身,一般人大概觉得这只是短命的第六代而已,但是这个王朝稳定了下来,法宝就是“防弊之政”,其核心精神是防微杜渐,宋太宗将谨守的法度概括为“事为之防,曲为之制”,所有事情都要预先做出防范;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。

我们试以科举制度为例,看看宋代的“立纪纲”与“召和气”相辅而行的具体做法,“立纪纲(纲纪)”是订立制度,“召和气”,指的是能够感召天地,使万事万物充盈着雍睦和谐的自然之气。

宋代皇帝的执政理念是什么?又怎样看待科举的

唐代的考生,考前常把作品送给达官贵人乃至主考官员去看,得到推荐、受到赏识的考生有更多被录取的机会,宋代科举考试发展出弥封(糊名)、誊录等技术操作办法,使得主考官员即使有心照顾,也难以操作,苏轼任主考官那年,恰有一位门生参加科举考试,大家都觉得是天赐良机,但到拆号张榜,门生却榜上无名。

欧阳修称宋代的科举制度“无情如造化,至公如权衡”,居官者得不到世代相承的保障;而缺乏家世背景的平民,若能脱颖而出,则得以进入仕途。

欧阳修4岁丧父,买不起纸笔,拿芦苇秆在地上画着学字,范仲淹也是断齑画粥,坚持学业。

《宝祐四年登科录》记载是科录取进士601人,其中官僚出身184人,平民出身417人。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闪电博客-科普知识-常识技巧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http://www.tuosiweiyingxiao.cn/post/152706.html
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、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有侵权联系删除邮箱1922629339@qq.com,我们将按你的要求删除

上一篇 2023-01-30
下一篇 2023-01-30

相关推荐